京津冀等地区在“雾霾锁城”中跨入2017年。雾霾高发,使得公众对雾霾的成因也越发关注。有观点认为,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产生的大气污染是诱发雾霾的原因之一。目前,在提升冬季采暖环保程度方面,有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可能的改进方法?面临的现实困难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近日经历了一次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部及北京市等主要领导以务实、科学的态度直面问题,回应公众关切,解释雾霾天气频发的原因,指出了治理的难点所在,提出了治理的思路和举措,表明了中央及地方政......
1月7日晚,北京市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北京市于当晚20时解除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持续一周多的雾霾终于消散,北京8日重现蓝天。环保部和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近期发布了2016年空气质量数据,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以京津冀为例,2016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8%,与2013......
雾霾天气由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中国气象局2017年1月7日通报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不利气象条件,与近期津京冀地区霾天气多发密切相关。据中国气象局介绍,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期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指出,2016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中国2016年气温为历史......
雾霾信息的“参差不齐”,考验的是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在雾霾治理上的信息供给能力。在雾霾席卷全国多数城市的同时,有关雾霾的各种信息也泥沙俱下。近日有题为《雾霾真相……进口高硫石油焦》的文章在朋友圈里流传,大意是中国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石油焦,正是这些进口垃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空气......
“某教授到北京参加雾霾经济学研讨会,结果因为雾霾,飞机无法降落北京机场,没赶上会议时间,又飞回去了。”这听起来像个段子,但生活远比段子更加真实。2016年12月16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持续一周重度雾霾,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雾霾最严重的19日、20日,北京首都机场有上百架次航班......
中国环境报记者张楠进入冬季,雾霾来了散,散了又来,成了萦绕在人们心间的痛。到底是哪些污染造成了呼吸之痛?又有哪些精细化治理之道?在近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被忽视的柴油污染”媒体沙龙上,“好空气保卫侠”联合发起人田静介绍了一份调研报告——《被忽视的柴油尾气污染》。有关研......
中国环境报记者 文雯 吴殿峰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入冬以来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除了静稳天气成为诱因外,据专家介绍,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即秸秆焚烧)排放,也是导致冬季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以哈尔滨为例,监测数据显示,燃煤、生物质燃烧(即秸秆焚烧)和机动车排......
岳跃国钟南山院士近日发布声明,否认网上流传的题为《别拿雾霾开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质》为自己所写,并就在一次演讲中引用“我国每年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这一未经严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的数据向公众致歉。无论是冒名文章,还是钟院士引用的未经证实的数据,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与公众......
特约撰稿 屠静瑾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存在严重“散乱差”的局面。近几年来,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使得动力电池行业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已经达到了227家,是2014年年初的两倍,系统集成企业有315家。规模庞大的企业数量并不是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特征。......